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化新时代家庭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6月21日,由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和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社科学术社团学术活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建设与家庭教育”在京举行。会议聚焦“新时代家庭建设的学理剖析与发展前瞻”,汇聚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家庭根基的路径方法。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在致辞中指出希望通过研讨会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丰富家庭研究的话语体系和理论思想,为家庭建设的工作实践和学科建设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启示和参考。
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刘利群主持开幕式,她指出希望以此次学术活动为契机,汇聚更多智慧、凝聚更多共识、回应社会关切,共同推动新时代家庭建设与家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由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周应江、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院长陈辉分段主持。多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发言:
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李明舜教授从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了30年来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深刻变迁,并剖析了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耿化敏教授从历史脉络、核心要义、理论贡献三个方面对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行了学理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吴小英研究员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家庭视角进行了剖析,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仅有国家叙事还不够,需要拓展家庭视角。
中央民族大学人口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杨菊华教授深刻阐释了社会转型中的家庭韧性在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与增强路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继同教授深入分析了中国化现代妇女、儿童与家庭福利服务制度体系,指出中国亟需构建以国家为主、家庭为辅的福利制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李英桃教授系统梳理了家庭议题国际规范的演进及对中国的参考和借鉴。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吴重涵教授从超越教育学的颠覆性视角重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提出社会机制和心理机制结合的“双核椭圆模型”。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佟新教授基于“资源与规范”视角,通过对5个高学历全职妈妈家庭的深度研究,揭示当代平等型夫妻关系的构建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伍海霞研究员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分析指出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照料面临系统性照料劣势。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杜洁研究员立足发展学视角,以全球视野重构家庭研究范式,提出应构建“家庭-性别-现代化”三角话语体系。
中华女子学院薛小丽副院长在闭幕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推动了多学科专家系统探讨家庭建设问题,丰富了家庭研究的话语体系和理论思想。学校将联合研究会打造跨学科平台,推动“以家庭之‘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之‘成’不懈奋斗”的实践转化。
本次研讨会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提出了兼具学理深度和政策参考价值的见解,有效推动了家庭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家庭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和智力支撑。